

| 《佛子行三十七颂》——学入菩萨必备之甘露 |
佛子行 无著菩萨 著 索达吉堪布 讲 那莫罗给夏 虽见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众者, 已获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 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 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 依止正士灭罪业,功德增如上弦月, 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自何乐? 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 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 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 美名远扬众人敬,亦获财如多闻子, 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 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 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 逢遇悦意对境时,视如夏季之彩虹, 诸苦如同梦子死,迷现执实诚疲惫, 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 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 若未观察自错误,以法形相行非法, 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 为求利养相互争,失坏闻思修事业, 恶言剌伤他人心,亦失菩萨品行故, 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 总之一切威仪中,观心处于何状态, 如是勤修诸善根,为除无边众生苦, 为利欲修菩萨道,依照经续论典义, 译于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一节课 思考题 1、什么叫做“佛子行”?你打算如何学习这部论典? 2、请解释顶礼句和立誓句的意义。 3、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暇满人身具有实义?正确的闻思修行是什么样的?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4、为什么修行人要抛弃故乡、前往寂静处?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那该怎么办?你是怎么样做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开始讲《佛子行三十七颂》。 本论是藏传修心法门中非常殊胜的窍诀,以前我也讲过很多次,有些道友应该非常熟悉。上师如意宝在世时着重强调这部法,他老人家自己也在一些上师面前先后听过一百五十多次。有些道友觉得自己以前听过、背过,就不那么重视了,其实它的词句虽然简单,里面的内容却相当殊胜,也很深奥,希望你们不要轻视,应该反反复复思维。 这部法是藏传佛教大乘法门的修行精要,懂得它之后,内心的改变会相当大,菩提心也会自然增长。即使对内容不太明白,仅仅是耳边听到这种教言,大悲菩提心也会逐渐增长。因此,大家在学习《入行论》的同时,还是要修习这部法,尤其是今年要求一定要背诵,三十七颂都背不来的话,那没必要读佛学院了,你一个月吃多少顿哪?肯定不止三十七顿吧。所以除了极个别的老年人以外,希望你们一定要背诵,不仅是在座各位,包括以菩提学会为主的十方信众也一定要背《佛子行》。以前上师如意宝建立学院时就说过,最低也要背诵《佛子行》、《三主要道论》、《修心八颂》等简单的窍诀,所以大家应当在诸佛菩萨面前进行法供养。
其实背诵的利益和功德相当大,因为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法义的理解跟平时看书完全不相同,在一生中印象也很深刻,乃至生生世世在阿赖耶上都种下了极为坚固的菩提种子。所以背诵非常重要,大家务必要重视。 上师如意宝经常讲,无著菩萨造《佛子行》时有个殊胜的缘起(传记中也有):尊者造完《佛子行》以后,把稿子拿到房顶上校对,就在此刻,一阵狂风平地刮起,瞬间就把法本席卷而去,飞扬十方,一张纸都没有留下来。(但尊者并不灰心,又重新依照心中所忆,将其整理了出来。)如今,《佛子行》已传遍诸方,藏传佛教中不管是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都在大力弘扬学习;汉传佛教的各大城市和寺院,也对《佛子行》赞不绝口;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的信徒,将其译成不同的文字,纷纷效仿行持……本论影响力如此深广,其缘起还应追溯至那场大风吧。 可见,遇到狂风也不是不好的现象。早期上师讲《释量论》时,我们每天辅导没有房子,就是坐在院子里面。当时是冬天,起狂风,好多道友的书到处乱飞,在后面追半天,拿回来后看一会儿,又起一阵狂风……其实当时没有想到这是弘扬十方的象征,开玩笑。有次无著菩萨生了重病,弟子们请他留下遗嘱,他则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的遗嘱就是《佛子行》!”
这部论典,上师如意宝一生中听过很多次,像上师那么具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还要再再听受呢?应该说是有殊胜的密意。因此,在座的道友一方面要经常闻思,另一方面也要再三辅导,好好地听,希望法师也辅导这部论典,修学时尽量将里面的法义融入于内心。 我个人而言,对这部论典不敢说修得好,但是信心很大,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光是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包括听传承,肯定也有一百次以上了。因为上师每到国内外任何一处,有时间的话,就详细传一遍,没有时间就念一遍传承,这样全部加起来,肯定有一百多次了。学院的很多老道友也知道,上师在讲法的过程中经常传《佛子行》。
其实,《佛子行》对我也是个特殊的缘起,二十年前,也就是在1987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藏族信徒朝拜五台山。当时我们对汉传佛教一点也不了解,汉传佛教对藏传佛教更是一无所知。朝山期间,我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翻译成汉语,在五台山菩萨顶为广大汉族僧俗传讲。在此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费尽周折,特别是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更是一窍不通。但为了不破坏缘起,我只好硬着头皮坚持,那时候没有佛教辞典,晚上就使劲翻阅各种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才算勉强完成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结下不解之缘。对我来说,给汉地传授的第一部法,就是这个《佛子行》。以此缘起,近二十年来,在放生、了解佛法、行持佛法等方面,大家还是共同做了一点事情。我们一方面应该感恩上师,一方面也要以欢喜心来接受这部法。
下面对本论内容作个简单介绍: 释题:佛子行三十七颂 什么叫做“佛子”呢?严格来讲,就像《入中论》所言,佛子就是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而一般意义上讲,在座诸位都可以称为佛子,如《入行论》云:“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轮回中任何一个苦恼众生,在生起菩提心的刹那,就变成了佛子,值得一切人天众生礼敬。 那么,大乘佛子要做什么事情呢?就是下面所讲的三十七条,无著菩萨在每一颂结尾都加上“佛子行”三字,指大乘菩萨所应行持的律仪,发了心后要怎么做、如何以大乘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佛子行。
作者:无著菩萨 他也是《入行论释•善说海》、《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的作者,但并不是印度龙猛、无著中的无著菩萨。现在有些人搞错了,我看见一本《佛子行》的讲义,封面竟是印度无著菩萨的画像,说明他不知道这是藏传佛教的无著论师。 无著菩萨的传记,我以前已经翻译过,前段时间讲《入行论》时,附在第二册讲记后面了,希望你们再三看一下作者的大悲心。作者教言的殊胜性与众不同,上师如意宝也讲过:“多听多读《佛子行》,菩提心会自然而然增长,究其原因,来源于无著菩萨的殊胜加持和殊胜发心。”世间上类似的论典肯定非常多,但为什么《佛子行》在佛教界中如是兴盛呢?就是因为作者的不共发心。现在国内外的很多大德在传授佛法时,经常听说“这位大德在印度传《佛子行》”、“那位大德在美国传《佛子行》”……所以,对今天学习的这部论典,大家应该有一种欢喜心,没有欢喜心、没有兴趣的话,学习是不会成功的。
全论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初义)分二:一、顶礼;二、立誓。 乙一(顶礼)分二:一、总顶礼;二、分别顶礼。 丙一、总顶礼: 那莫罗给夏 雅! 这是梵语,“那莫”是顶礼,“罗给夏 雅”是世间自在王,合在一起就是顶礼世间自在王——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无著菩萨的本尊,有些史料中说,无著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他所造的论典前面,处处可见顶礼观世音菩萨,让后学者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加持,生起不共的悲心,逐渐成熟菩提心。 丙二、分别顶礼(与观世音菩萨无别的上师): 虽见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众者, 胜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恒时敬顶礼。 这里是赞叹作者的上师。从实相角度讲,他上师照见了万事万物的真相,什么真相呢?如龙猛菩萨在《中论》的开头偈中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虽然他证悟了诸法本体,远离了八边戏论,却不像阿罗汉那样自己融入法界、趋入涅槃,而是现相上仍无条件地唯一利益众生,大悲心非常强烈。如《涅槃经》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现观庄严论》也有一类似教证说:“智不住三有,悲不滞涅槃。”因为智慧非常殊胜,故不会沉溺于三界轮回;因为悲心极为强烈,故不像小乘阿罗汉一样住于寂灭。
在作者的一生中,有恩重如山的十位上师、广闻博学的十位上师、无与伦比的两位上师……然而,使他相续中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上师是索南扎巴和仁钦西日,这两位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因而作者在此以身口意三门,毕恭毕敬地进行顶礼。这样的顶礼,对生起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利益和加持。 观世音菩萨显现为菩萨身份,但佛经中早就说过他是古佛再来,如云:“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大家应该非常清楚,《普门品》云:“三十二应周尘刹,随类化现救诸难。”在汉传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化身,而在我们藏传佛教,只有二臂观音、四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这几类。藏地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相当大,有一种说法是:“藏族人从小会叫妈妈时,就会念观音心咒了。”确实,很多小孩不用特意教“嗡玛呢巴美吽”,也没有一个不会念的。不过现在城市里长大的藏族人,恐怕有点危险,我用百分之百来保证的话,可能会遭到因明的妨难。在汉地,尤其是南方一带,“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蔚然成风,反正是观世音就信得不得了,有些人连他是神、是天仙还是菩萨都分不清楚。我遇到一个人,他就说:“我不信佛教,只信观音菩萨。”(众笑)
从前印度有一位八十老翁,念诵观音心咒一亿遍,成就长寿持明的果位,住世三百年后,肉身直接飞往极乐刹土。尼泊尔境内有一妓女,舍恶业后,持观音心咒一亿余遍,身体显相为至尊度母,余人皆可亲见。再者,藏地有一猎人,为净除大恶业,至心诵观音心咒一亿多遍,后来七次亲见观音,命终之后有许多成就相。这类事例不计其数。尤其在我们藏地,很多人老了以后,都发愿念一亿遍观音心咒或阿弥陀佛圣号。但在别的城市里,有些人念佛没有计数,其实计数还是有必要的,知道念了多少,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当然,要念一亿遍的话,某些人可能吓坏了,有个人曾得意地说:“我已经念了一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了!”这可能不算什么,但若一直这样下功夫,一心一意地持诵心咒或名号,自相续中必定会生起大悲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