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龙寺官方网站
大圆满
大圆满法门分心部、界部和窍诀部,以窍诀部为极密类。窍诀部又分外、内、秘密和无上四部。无上窍诀部又称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简称大圆满宁提(心髓)
殊圣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之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形成的宗派。十三世纪流传于蒙古地区,迄今除西藏与原西康地区大部分藏族人民信奉外,还有蒙古、土、裕固、满、汉等多个民族信奉。


藏传佛教属北传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又分显宗和密宗。由印度传入的藏传佛教以密宗较为兴盛,提倡显密共修,先显后密。藏语“桑俄”,意为密宗,或译为“秘密真言”。十三世纪时,印度佛教在本土消亡,唯有藏传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的完整形态。藏传佛教密宗有它自己的传承及所重的经典,在修习次第、仪轨、制度方面也有其独具的特点。因此,传统上把藏传佛教称为“藏密”或“西密”,以区别于汉地的“唐密”和日本的“东密”。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最早形成的宗派。藏语“宁玛”意为古、旧。十一、十二世纪时,由藏僧索穹巴(1014-1074)、卓浦巴(1074-1134)创立,奉八世纪入藏传布密教的印度高僧莲华生为祖师。因宗奉旧密咒,与当时奉行“新法”的其他教派对立,所以称为宁玛派。又因该派僧人戴红色僧帽,俗称“红教”。该派的主要寺院是西藏的多吉扎、敏珠林和四川西部的竹庆、噶妥等


佛教在西藏前弘期、后弘期所传的显教经论并无区别,而密宗的传承则有所不同。相传最初在吐番传布密教的为寂护、莲华生、无垢友等三人,前二人为吉祥狮子直传弟子,无垢友则为再传弟子。当他们在吐番传教时,汉地禅宗也同时传入,并曾占有较大优势。因此前弘期所传密宗中,受禅宗的影响较深,近代意大利学者杜齐也认为二者可能同源。九世纪朗达玛禁佛后,本教盛行,佛教不能公开存在,但密宗仍由家族世代相传,且与本教相互影响,因而在内容形式上与后弘期各宗派所传的密宗有明显的区别。宁玛派在后弘期较为分散,没有固定寺院及严格的僧团组织。到十一世纪时,始出现"三素尔"始形成与其他宗派相类似的宁玛派。


“素尔”是一家族的名称。十一世纪前半叶有个名叫释迦迥乃的僧人通称素尔波且,意为大素尔。他首先整理旧密宗典籍,建立乌巴龙寺,因而又被称为乌巴龙巴。他曾从卓弥译师学道果法,而且一生独身,有养子名喜饶扎巴,通称素尔琼,意为小素尔,曾在嘉卧地方修道多年,因此又被称为嘉卧巴,小素尔的儿子名释迦僧格,创建卓浦寺,所以又有卓浦巴之称。




一.  宁玛派的传承,一般常见有三种:


1、 远古经典传承:分为三种,一是幻变(即幻化网)经传承。三素尔为其主要代表人物。其后代表人物有拉杰·杰敦贾那、杰敦觉、希波等;二是集经传承。它的根本续在这一传承到大素尔时与幻变传承相合;三是大圆满教传承。其中又分为心部、界部,教授部(口诀部)。心部有前后二译,前译五部,后译十三部,共十八部。界部的界,梵语称马大部,可分九义,即见、行、曼陀罗、灌顶、三味耶、修、事业、地道、果。教授部传承有甚深大圆满心要(心要意近精要)及空行心要传承二种。大圆满心要传承重要人物钦饶绛巴·楚臣罗追,造《七宝藏论》,为宁玛派根本要典。他曾在不丹建寺,不丹、尼泊尔地的宁玛派教法,皆导源于他。空行心要传承属“伏藏”,就是由莲华生传益西措嘉,再由益西措嘉埋藏于地下,因此称为“伏藏”。
    

2、 近世伏藏传承。伏藏曾流行于印度,藏传佛教各宗派都有,但宁玛派更为重视。传说莲华生等前辈大德曾将佛教经典及密法埋藏于山岩、石窟中,至朗达玛禁佛时,西藏的佛教徒为了保护法宝,也将佛教经典埋藏于石窟内。后弘期佛教复兴,佛教徒们取出这些“伏藏”重新流传,致力于开藏的有娘·尼玛奥色等。


3、 甚深净境传承。相传是修行者在定中、梦中或平时,感到佛、菩萨或祖师现身说法。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这类的感应,但宁玛派对甚深净境传承尤为重视。


宁玛派将全部佛教分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事(瑜伽)乘、方便(瑜伽)乘、瑜伽乘、大瑜伽乘、随瑜伽(意为无比)乘、无上瑜伽乘等九乘。前三乘合称波罗密多乘,即显宗,为化身释迦世尊所说。后六乘合称为金刚或真言乘,即密宗。其中事乘、方便乘、瑜伽乘为报身金刚萨埵及大如来所说,大瑜伽乘、随瑜伽乘、无上瑜伽乘位法身普贤王如来所说。这位普贤王如来亦名本初佛(阿堤佛陀)。上文提到的“大圆满法”,就是属于第九无上瑜伽乘。

 

宁玛派的根本密典有十八部怛多罗,就是


  1、《大圆满菩提心遍作王》
  2、《金刚庄严续教密意集》
  3、《一切如来大密藏猛电轮续》
  4、《一切如来遍储集明经瑜伽成就续》
  5、《胜密藏决定》
  6、《释续幻梦密镜》
  7、《决定秘密真实性》
  8、《胜方便绢索莲花鬘》
  9、《幻梦天女续》
  10、《秘密藏续》
  11、《文殊轮秘密》
  12、《后续》
  13、《胜马游戏续》
  14、《大悲游戏续》
  15、《甘露》
  16、《空行母焰燃续》
  17、《猛咒集金刚根本续》
  18、《世间供赞修行根本续》

  

常行的有六部法,就是文殊身、莲华语、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以上称五部出世法),三部世间法有:差遣非人、猛咒咒诅、世间供赞。


宁玛派的传播,虽不如其它新派兴旺,与西藏隶属地方政府的关系不甚密切,但仍绵延不断。十三世纪传至不丹,又传至尼泊尔,曾风靡一时。二十世纪中传至印度,在大吉岭建寺,成为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的一个宗派。1973年传至欧洲,于比利时建寺,以后又传至希腊、法国等地。藏传佛教的一些红教仁波切也到欧美各地传法,建立寺院,印行藏文大藏,出版宁玛派的有关著作。




二、大圆满是宁玛派特有的法门


大圆满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法门,与新派密教在理论与实践上有很多地方不同。宁玛派总判世出世法为异生人天乘、颠倒外道乘和真实内道(佛法)乘。在内道乘分为九乘,一般称为九乘次第,上文已作叙述。初三乘为因乘,即声闻、独觉、菩萨;后六乘为果乘,就是事乘、近乘、瑜伽乘(此三乘为外牟尼续乘);后三乘中,尤以阿底瑜伽乘和新派大不相同,而大圆满法是由当前离垢、明空晶莹的自证智阿底瑜伽乘中建立的。由于生死涅槃的一切法,皆圆满具足这一空智之中,所以阿底瑜伽也称无二大圆满。它的意义是,一切染净法皆在现前离垢、明空晶莹的内证智(本觉)中完全具足,因此称为“圆满”。又解脱生死的方便途径没有超此胜法的,所以称之为“大”,这内证智有菩提心、心性、如来藏、自然、自然光明等异名。从果证来说,此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就是法身,本性显了分即报身,大悲明证分即化身,二身原来在本分上具足,不必另有精勤修作即已圆满,因此称为大圆满。


大圆满法门分为心部、界部和要门部(口诀部)三种,以要门部为最高。要门部又分内、外、秘密和无上四部,无上要门部又称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简称大圆满宁提。宁提(心髓)的传承有两系:一是吉祥狮子传智经、无垢友,名上师宁提,另一由吉祥狮子传莲华生,再传空行母智慧海王,名空行宁提。两派理论大致相依,仅修法上略有区别。宁提法中又分立断和顿超二种修法,顿超以略断为依,只修立断即身亦可化为微尘而成佛,但对外迷乱相地石山岩等不能净化。且修道时仍以粗脉风为依,不能成就光明身,现生不能达到究竟极地。顿超法即现生能证光明身而得大迁身,亦称童瓶身,成办广大利生事业,所得天眼、神足、寿命等自在他力,无量无边。所以宁提中以顿超法为究竟。


大圆满法门之所以较其他各乘殊胜,是因为九乘中声闻、独觉属初阶,而菩萨乘不离以寻思伺察。事乘须住,于二取清净之境,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二取。近乘(亦称俱乘或行乘)未悟到无二的义境,而大圆满则是无二的菩提心。瑜伽乘求证密严刹净土,不能住于无取无舍,而大圆满则为无取无舍的菩提心。大瑜伽乘求证金刚住位,因此以方便胜慧(般若)为趣入门,而大圆满成功的菩提心则超越勤修。随瑜伽乘求证无别,因这是以界智为入门,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它。总的说来,下八乘不用自然智,因此皆以渐修为宗,不能出因果生死的樊笼,而流于没有性修的偏执,但大圆满却把种种显现都化为一实相,因而称为“自然”出过勤修,这是它的优越性。



要门部所依的经典,传说有六百四十万颂,分为三万五千品和五千枢要等,藏传佛教译师仅译出少量,而且其原本亦非印度所出,是收藏在乌仗国的空行洲,由宁玛派得大成就的吉祥狮子、莲华生、无垢友等大德取出一部分流通。要门部无上部的修行果中,宁提法又名证智自显妙道、金刚藏大秘密乘。大圆满法全部已胜于下八乘,而此法又是大圆满的极顶,所以更为殊胜,主要理由有这样七点:


  1、 其他法门偏重于慧,可速得开悟,却欠缺超脱力,因此不能即身解脱。大圆满法有见根法要,只论精勤的大小,不管根机的利钝均可得到成就。
  2、 其他法门对各种法性均于审察意识中建立信念,所以空观如暗中投石,形同摸索,而大圆满法则不用意识审察,现前即有,现量亲证。
  3、 其他法门都依能说的文句为凭依,对于义境一开始就要求领悟,大圆满法不用文句一字,而现前直见义境(以现量亲证),因此可以不依文句而成就。
  4、 其他法门对各各实相的义境,都以心慧取为观境,而建立根道果,时时须用思惟筹量。大圆满法显现证,不用心慧所作,分别根道即获成就。
  5、 其他法门每要分别前后因果,所以不能另求菩提,大圆满法菩提自现,因此不用因果胜劣的作业,也不必分别取舍,得获成就。
  6、 其他密法须用脉、风、明点等。当少壮时,脉道畅通,易证菩提;但年龄老大,精力衰退,难得解脱。大圆满法从内起现,所以只要精进不懈,持之以恒,均能解脱。
  7、 其他法门都认为三身是究竟果,是观待的法。大圆满法三身在道中即明朗显现,因而能在究竟光明的本净界中任运自在,入内证智的境界。总之,大圆满法中,心、界两部虽能远离言说,安足外所,现量证智其心可以须臾间自显而住,即许这一动静为究竟,但事实上没有真正看见,仍不过是意识一类审察的境界。要门部则能以真实法要现前明见,当然更殊胜了。




三、大圆满法的理论根据和传承


大圆满法的理论根据为《阿毗达摩大乘经》中的“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因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一颂。它建立本初原体自然智为一切法依,其本体空分如虚空即法身;本性显了分如日月即报身;大悲周遍分如日月光华即化身。因此三身在本分上完全具足,而三界众生为业力所蔽,颠倒迷乱对此所依实相不能了知,因而轮回六道。大圆满法中对三脉四轮的建立与其他部各金刚乘同,但不作为修法的依据。另有不共的四大殊胜为光明住处,就是迦底大金脉、如白丝线脉、细旋脉和晶管脉。最后一脉连结心眼,而在心脏中央,又有光明脉于光明照明一切细脉,即如来藏周遍的意义,也就是《实性论》所说的“一切有情常具佛性”。


大圆满法也和一般真言乘相同,分为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修持两部分。灌顶可分为四种,就是外有戏论宝瓶灌顶、风无戏论和秘密灌顶、极无戏论慧智灌顶和最极无艰论辞句灌顶。这四种顶依次能除身障、语障、意障和所知障。解脱道又分前行和不共正行,前行再分共与不共。正行为实修方法,与一切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皆不相同,摒弃一切以意识审察名言、熏习为性的修习,所以称“不共”。它的内容大致是初步指示身、语、心三要。身要有三种(或五种)姿势,即法身狮子奋迅势、报身大象眠卧势、化身仙人蹲踞势等,其次再指示根本要、缘境要、息风要、证智要等以看光明。以此修持则法身现量光明、证要增上光明、证智次量光明和法性穷尽光明就可逐次显现。法性穷尽光明又有渐尽和顿尽的分别,此光明现身前时即证极果。此时五性五智(《金刚顶经》以大日如来为受用身,宣扬显五智,即中央大日如来的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如来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如来的平等性智,西方无量寿如来的妙观察智,北方不空如来的成所作智。其中最主要的是法界体性智,除此智外,其余四智都是唯识所转,采纳了瑜伽行派的“转识成智”的思想。)


刹那圆满,谓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即是法身,自身无执即报身,现种种境即化身,遣八聚识即菩提身,界迁无边即金刚身。又远离缘虑戏论即法身智,显了无障即圆镜智,住平等界即平等性智,所显五光无杂即妙观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大圆满法证果的期限,据称能在过来塚间、空谷、洲、渚等极寂静处如法观察,一般上根三年、中根六年、下根十二年即可使内外质碍之境皆化光明,即于自显色究竟处法身普贤法性土中现证佛位。此时可随行者意愿而有两种成就:一为愿以现身成办广大利生事业,寿命无边无尽三有际,可证取大迁转身,如水中月,水有显色而无触色,如大阿闍黎莲华生及无垢友,能在一刹那中三现无量不思议神通。二为光明道圆满时,即化光明身至法界本初地任运成就三身五智,以加持力于报身及化身刹土、三界六趣事中广作饶益圣凡有情事业。
   

大圆满法门的传承,相传始于乌仗国的俱生喜金刚,初传妙吉祥友,再传汉人吉祥狮子,三传莲华生、无垢友等而传入西藏,以后历代相传至今,并形成几个流派。十四世纪,隆钦绕绛巴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著书二百六十五部,最著名的有《七宝藏论》、《三休息论》、 《三解脱论》,受到各派学者的重视。大圆满法因未见在印度流传,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始后,也有一些译师、大德表示怀疑,但法贤、大悲精进。自然金刚、乌金巴、世尊剑、日幢、白莲、勇学曼等各派大德都认为纯正。例如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肯定它是纯正的佛法。第五世达赖喇嘛更学修此法,并且宣讲、造论、建立宁玛派寺院多处加以弘扬,至今绵延不绝。